观《我的少女时代》有感征文

 

人生是一场旅行

2010级博士 孙凯宁

夜,已深。

火车如剑,劈裂混沌的夜。

车厢由归途初始时的喧闹,变得安静了许多。从下午三点半上车到现在也已过多时,习惯了车中的拥挤,腿的酸痛也已麻木不觉。车窗外偶尔闪电般飞过的路灯,提醒我火车依旧疾速。火车---日夜兼程,疾快如一。过来时乘汽车,归去时乘火车,此时此景不禁让我对二者的特点进行了些许比较。

汽车在夜里,尤其是深夜会有很明显的减速,倘若所驶之路与铁路有交汇之处,汽车定会在火车路过此地之前,静后于护栏之侧,恭候欲来之物。何故?我想此并非体积孰大孰微之原,亦非孰快孰缓之因,两车皆为生物人控制。相比之下,公路(不含乡间小路)远宽阔于呆板的铁路,若夜行于高速路上,灯火通明,视野清亮,安规行驶,顺畅无比。而汽车为何效率却远低于火车?当然,不可否认,两类车型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设计原理也有不同,但我想这并非决定性的原因,根本原因何在?答:火车轮下之呆板铁轨也!

公路固然宽大,但所行其上的车也多,且大小不同,速度各异,相互之间亦必相互谦让,方可顺利行驶,这便是公路之称呼的由来,公路公路,公用之路,此所谓车车皆有权利“共享”所行之路。反观火车轮下之铁道,宽度远不及公路,且不平坦(仅两铁轨,之间有石子、枕木等物),火车却“独享”之(除了偶尔在铁轨上锻炼平衡能力的人之外),在其行驶时段内,亦无他车来超。故公路虽宽阔而平坦,难行其上;铁轨虽狭窄而凹凸,反利疾驰。此为“公权”与“特权”之别。公权即你有我有大家有,都可取之用之。特权则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仅此一物有之,绝无他物!这种特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行为主体借以发挥和发展的手段、方式、方法及其途径等,简言一,特权即“有效资本”。

由此想到了芸芸苦于立足于社会,企成名于朝夕的人们。如何才能答己之所求,实现理想?为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有些人没有?为什么有的人能很快的实现,而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弄明白“理想”为何物?其实这取决于我们所凭借的“有效资本”,即物质(工具)和意识(方法、手段、方式和途径等),获得了它们,就像火车飞驰于铁轨之上,一往无前,休论白天黑夜,山高地险,一切皆为之让路。

看看窗外,路灯依旧飞快的划过窗沿,火车风驰如前。我似乎来到了火车的驾驶舱中,看到窄窄的铁轨延伸至无尽的夜,延伸至冷冷铁轨那端的黎明……。

(夜深难寐,按当时所感而作,写时虽非当时,但感悟弥深,故记之以自勉。)

 

 

 

寻找生命的意义 

侯小凯

记得还是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张海迪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故事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打动了,张海迪5岁时患上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失去了行动能力,但是张海迪没有被病魔击倒,无法去学校上学,她便在家自学,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后来更是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她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成为了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可以说,张海迪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她的精神一直到今天也都在不断的鼓励着我向上。

最近,张海迪编剧了一部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由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改编,再现了一个小女孩失去行动能力后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充满信心并自学成材,最终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在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的组织下,我们党员学生在烟台市市委礼堂观看了这部影片,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真的很感人肺腑。

主人公方丹五岁便瘫痪在床,生活起居都靠母亲照顾,每天只能趴在窗口看外面的孩子蹦蹦跳跳的玩耍,她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她和男主人公黎江说:“只有当我读书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自己又跑了起来。”方丹和黎江的感情是单纯而曲折的,黎江喜欢站在方丹家楼下的大树旁拉手风琴,而方丹最喜欢的就是读黎江送来的书,后来由于黎江下放到牧场,方丹随父母去了农场,两人就相隔千里,靠书信往来,离开的这段日子,方丹在农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断的激励着她。她先是给村里孩子们教书识字,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后来她发现村里没有医生,就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和针灸,为了学习针灸,她在自己身上练针;夜里读书,蜡烛被不慎碰倒、蚊帐烧毁的那一霎那,我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心中默默念叨“方丹千万不要有事,千万不要有事”;方丹医术有成后,她免费为村子上的人治病,要出诊时,不问路途远近还是天寒地冻,她都会尽心去救治每一个人。方丹得病的时候,特别思念黎江,当黎江来看她的时候,她却把爱珍藏在了心底,变成了永恒的友谊。当最后方丹一家要离开农场、哑巴小金来用生涩的声音喊出了“姐姐”的那一刻,我真的为方丹感到骄傲和自豪,此刻的方丹是满足而幸福的,她在农场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大的心愿便是使小金来能来开口讲话,终于在临走的时刻实现了这个愿望,我的眼泪也止不住的随着方丹的那声呐喊奔涌而出。

方丹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在年仅五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正常行走的权利,幸运的是她找寻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为此不断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想自身,如今已成为一名中科院研究生,所里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可是我们却因为每天要面对海量的文献和反复的实验而抱怨,有时候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真的很惭愧。作为一名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更应该学习方丹身上那种不畏困难、拼搏向上的精神,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海迪曾经这样说过:“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是颗流星,就要把光芒留给人间。”是啊,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祖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不能再吝啬自己那本已匮乏的激情和动力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不进步就等于退步,激流勇进,为社会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拿青春来拯救你,我的理想

刘广洋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张海迪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偶像。她身残志坚、不畏艰难,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自身病痛,自学针灸,自学多种外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翻译和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就是她当时根据自己在农村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就是改编自该小说。

电影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不仅描写了残疾人方丹在经历打击和挫折以后自强不息的自救精神,更着力于刻画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生活是如何的热爱、对追求理想的坚定执着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孤寂的逆境没有使她沉沦,伤心的泪水没有遮掩她奋进的航标,她驾驭着生命的小舟在人海里求知似渴,顽强博击,在不断战胜自我的人生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最终,方丹用自己的坚强与善良,和伙伴们共同谱写了这部动人的青春协奏曲。正如方丹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导演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激励今天的年轻人:努力奋斗,追逐理想,让生命更有意义。

方丹因双腿残疾不能上学学习,但她并没有放弃,仍然自学功课。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会拉手风琴的黎江。黎江被方丹的精神深深打动,开始主动为方丹收集书籍。两个人相互鼓励,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情感。紧接着文革的出现让两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天各一方,方丹随父母到了农村,黎江也下乡做了知青。到了农村的方丹仍然积极乐观,她免费做先生教孩子们读书;为了使小金来恢复听力,她自学针灸,一遍遍地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为了给邻村的乡亲们治病,她不畏严寒,在小伙伴们的陪伴下艰难地行进在乡村的雪地里……黎江和方丹只能以书信来保持联系,也由纯洁的友谊渐渐生发出懵懂的爱情。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着力叙述主人公之间爱情的萌发或结局,而是着重刻画了方丹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对他人的奉献精神。

 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少女与其不幸命运对抗的故事,却没有过分渲染悲切的情绪。在讲述方式上也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取悦观众,而是将整个故事置身在广袤天地的大背景下,突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及乐观精神。电影中让人们最为感动的不是她自己命运本身的遭遇与困厄,而是主人公在面临生活磨难之时的那种乐观、镇定、积极,那样的善,那样的美,让人们看到什么叫做希望,什么叫做憧憬。

在看《我的少女时代》的过程中我以及我周边的观众的泪水总会不自觉地流下来,总能看到人们在默默地拭去脸庞上滑落的泪水,甚至看到结尾处还有人发出轻轻地抽泣声。青春的梦想和追求,爱情的诉说和向往,乡村的朴实和热情,以及思念的深厚隽永,都被演化为诗,融化为音乐,在人们的心里回荡成轻轻的和鸣,直到最后都让人们无法从中恢复过来。我看到现场很多观众在电影放映完,依然静静的坐在那里。知道他们是否被这影片深深的触动,记起那些隐隐约约还存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年代的朦胧片段。

看完这部影片,我找来《轮椅上的梦》这部小说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读完整本书我再一次泪流满面,比在电影院那次来的更猛烈,在那缓缓流过脸颊的泪水中,青春复活了。过去留给今天的,不再是悲伤和叹息,而是深深的怀念。此时此刻我感到我的语言真的匮乏了,它已经无法地表达我内心的震撼了。只有作者的文字,能让我感受到那份生命的顽强。“在历史的进程中,哪一个人能够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呢?”“时间和距离也许能使人忘却疼痛,可疤痕却永远凝结在那里了。”“正像风暴袭来,会掀起巨浪,移动沙丘,折断大树,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那场灰色风暴的威力远远不是任何真正的风暴所能相比的。理想,友谊,爱情,这些梦幻般的词句,这些曾经让我们心潮激荡,脸上泛起红晕的字眼,突然间像浮云一样被狂风吹散了,有的人被驱赶到生活的边缘,忍受着心灵的摧残,那些豪情万丈,急流勇进的人,也在无法捉摸的巨浪和旋涡的冲击下,灵魂破碎……那一切都是不由自主的,在那样的狂风暴雨中,哪一片绿叶不曾遭受它的撕扯呢?”“过去生活改变了我们,现在是我们改变生活的时候了……”“哦,一切结束了,又重新开始了,结束也许就是另一次开始。我曾期待结束这一切,开始另一切,让所有的一切重新开始,就像蛹变成美丽的蝴蝶……”

从开始懂事到今天在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读研究生,我经历过很多坎坷和不顺。有很多时候我也苦恼过、悲伤过,但比起“方丹”所遭遇的一切,我真得不知道要幸运多少。正如书中说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谁也不可能代替别人走完人生的旅程”,当我们为自己选择了人生道路后,就要勇敢的向前迈进,或者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或许会不断的失败,但只要信心尤在,不断的奋斗,你离目标也就回越近!上帝也只眷顾那些准备好了人。生活也不是麻木的,是一潭活水。我们要知道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告诉自己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自己,不仅仅只有昨天和今天,更多的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具体中,更多的我们要的是明天,不要被眼前的种种所蒙蔽了,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狭小的空间里,看清前方,切不可盲目的跟风。或者你的选择暂时并不被很多人赞许,但请相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你要的不仅仅是赞许,而是明天!将要面临的抉择与挑战是不尽的!不过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去面对明天,去面对困难;我不企望明天的一切会很顺利很美好,只有不放弃的心,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今天我努力了!“过去生活改变了我们,现在是我们改变生活的时候了……”

 

为生命增色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宋文璟

片尾曲响起,影院里的人都已退场,只有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仍然回荡在脑海里,让我思绪蔓延,心无法搁浅。当方丹摔倒在地,打碎药罐子,床单被子全被拉在地上时,她是万分无助的;当她自学中医,为了村中的百姓远离疾病而努力着时,她是勤奋的;当她在冰天雪地中赶到老百姓家中义务看病,拒收礼品时,她是无比高尚的;当她患上肺炎、得了褥疮的时候,虽思念着自己心爱的男友,却把爱珍藏在了心底,变成了永恒的友谊,那一刻她是坚强而美丽的;当她全家返城,莘县牛庄的老百姓十里相送,聋哑小男孩在她的精心治疗下终于开口叫“妈妈”时,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人生的大爱,人性的尊严,是当今我们追求的生命的意义。

我感叹于女主人公方丹的坚韧,更感叹于她的博爱和惊人的毅力。她身残志坚,用她顽强的生命演绎出美好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从她的脸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给她的印记;我从她那没有知觉的躯体中,分明看到了那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我从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见了生命的意义在大放异彩。贫穷、苦难、病痛都没能夺取她的生命,而使她的青春闪烁出耀眼的光华,使她的生命绽开了鲜红的花朵,更使她拥有了充实与魅力。

方丹在风雪中成长着… …

方丹在与病魔斗争中成长着… …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生命又是伟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苍松。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没有意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半是从生命的结局来看的,生命的结局是死亡,是零和空,除非是宗教信徒,否则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生命以死亡为结局,没有来生,没有天堂地狱,不管你富可敌国也好,权倾朝野也罢,到时候一样化为枯骨,化为泥土。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生命确实没有意义可言。生命的结局虽然为空,但是,生命的过程是真实的,在这真实的过程里,怎样把握,怎样善自经营、善自享用,在有限的过程中,还是有其丰富的意义的。

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拼搏是谋取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如今的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拼搏几乎成为生存的唯一途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只有靠自己的拼搏才是最可靠的事情,依靠他人将永远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个马高蹬短,毕竟人的运气时好时坏,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拼搏。只有艰苦拼搏,不断奋斗,才能绝处逢生,否极泰来。海卡尔曾经说过:“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 ...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我们只有抱定为尊严而奋斗的信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历史要发展,要向灿烂的明日进步,需要许许多多做出奉献的人,有些人为历史的进步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自然他们的名字千古流芳。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阿里;李素丽在公交车上脸庞的晶莹汗珠。四川地震带走了无数同胞的生命,同时更多的家庭瞬间破碎,更多的老人和孤儿无家可归,生与死的一刹那,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度生死难关,场面感人至深。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为世人称颂,为社会奉献着美丽光芒。

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的身心都还健全,但方丹战胜困难、勇于学习的坚强意志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看了《我的少女时代》这个电影后,使我惭愧不已,更是自叹不如。想到我总是吃不起苦,还希望餐餐吃美味佳肴、日日穿时尚名牌,常常责怪父母没有给我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我还抱怨读书苦、学习累。和方丹的生活相比,我这所谓的困难,真是"轻如鸿毛",不值一提。我必定会向方丹学习,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奋发,牢牢把握住毅力这把成功的钥匙,树立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块永不生锈的"钢铁"。

21世纪的中国在飞速发展,对理想和精神的追求更加迫切。只有以健康的人格,奉献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用实力造就美好的生活,打造有意义的人生,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春宵一刻值千金,青春一去不复返。很多人,每当到冬天的时候,才刚刚清醒春天的宝贵,但那已经太晚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漫长而又短暂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成长必须得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青春的转瞬即逝,却能流下钢铁般永恒的意义。人生如梦,疾似水流,别等到梦醒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却劳而无获时,悲伤的哭泣。无论如何,过去的时光已不再回来,别内疚,也别气馁,从现在开始,只争朝夕,珍惜我们美好的梦想,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别让梦想留有我们的遗憾。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被像方丹那样的痛苦所折磨,所以我们更要努力,为我们的人生去闯,不留下一丝一毫的悔恨。

感谢方丹,感谢张海迪,让我领悟出生命的意义… …

“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

 

所有梦想只为证明最初的坚持

 09级硕士 张丽

题记:每条路,走过了,都留下故事;甜或苦,只为了,美丽的果实;我也是在泪眼中慢慢看清楚,所有梦想只为证明最初的坚持。

她,外表文静,却不失对生活的热情。

她,人生曲折,却在困境中自强自立,成就自我。

2003年6月,她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律系。

2003年8月——2004年8月,她是广州市一家工厂的员工。

2004年8月——2005年6月,她重新回到了学校,为圆心中的那个求学梦而奋发。

2005年9月——至今,她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成为湛江师范学院娇娇学子,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名优秀研究生。

她告诉自己:无论担子有多重,都要坚持到夜晚的来临;

无论工作有多辛苦,都要耐心做完一天的工作;

无论人生怎样曲折,都要在自己选定的生活中充满欢乐。

2003年的那个不宁静的夏天,她为三年坚持下来的高中生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她考上了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此时的她心中万分沉重.如果没有考上的话,她说她可以无怨言地去选择另外一条人生路,从而让两个同样优秀的妹妹能够升入重点高中就读,也让收入微薄的家庭得以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因为此时的父亲已是工伤致残而无力承担重活。此情此景,让每一个局外人都无法做出任何决定。放弃名牌大学,成就妹妹的学业,叫一个才19岁内心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求的女孩如何来选择!当别人都在为难之时,她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笑着告诉父母亲:“爸爸妈妈,请相信女儿在另外一种生活道路上同样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就这样,她成为了一名工人。

社会如此陌生,可她却用真诚,热情,谦虚,很快地为一个集体所接受。她积极主动,好学上进,很快赢得上级的认可。每每拿起一张那个时候的照片,她总是会这样说“喜欢这个有点严肃的我,喜欢这套米黄色的厂服,更钟爱这份工作。每天工作11个小时后还可以去参加公司里面的日语,英语培训班。每天面对全英文式的订单,数台百万以上的精密仪器,我感觉到压力与挑战并存”。是的,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无法去应接更多的工作。有人说当你不满意当前的状况时你应该试图去改变。她却说“我很满意我当前的工作,只是我怎么也看不到我的未来”。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她明白自己以后也许根本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因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心中的梦无法再被抑制与泯灭了,这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重新回到学校。

复读学校守门的爷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女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值班室外都会有一个被拉得长长的身影一直停留到深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内心多么地不平静,保持着心底的那根防线,永远不曾迷失自己。见证着这一切的老师和同学回忆说,那些日子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惊异与感动中。

一路走来,她也不记得父母有过怎样的举动,只是在她如愿地又一次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要去大学时,父亲给了她一个笔记本,上面有这样两段话:

“当有一天你觉得有需要了,你会重新走进课堂,我希望到时我有能力让你不会因为今天的现状而放弃你的梦想。2003-8-6”

“迈开你那豪迈的步伐向前进,展开翅膀高高飞翔吧!祝贺你,我的女儿。2005-9-16”

原来一直苦苦追寻的这个梦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这其中更有父亲的许多的期待。父亲给了她深刻而朴实的党员形象。一直以来,她,她时刻不忘以一名党员的最高要求来要求自己,积极进取,争当先锋。在平时不忘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努力用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去指导学习和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入党。在班上,她是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是时刻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在研究所里,她默默地无私奉献,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投入锻炼自我,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应有的先进性。

大学期间,学生干部工作占据着她的大部分时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她的身影。她说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强,可是从来不曾自卑过,她只是努力地去争取机会,争取每一个可以让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她清楚地知道社会对当代人才的要求,她努力地去改善着这一切。在研究所学习期间,她努力践行科研锻炼两不误的学习原则,在积极探索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一直以热情、友善、真诚与每一个人相处,因此也被大家所认可,先后获得“文明宿舍”“羽毛球女双冠军”等荣誉。

从西南政法大学到湛江师范学院,到中国科学院,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也许旁人无法理解这一切,可她却是这样说的:我从来就不去比较什么,也从来就没有后悔过,这就是她的选择,所有的努力只为证明最初的选择。她用意念跑完了这一场马拉松,最终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这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学习上她唯一的信念是不管多累多辛苦都要记住“广”“博”两个字。先后荣获“广东省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标兵”。

一直以来她告诉自己: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攻破一个难题并不代表什么,我要做到的是同一个时间段内能够攻破两个或多个目标,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到自己的能力。她铭记着这样的理念:“做学问,一要勤奋,二要坚持,三要掌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的技巧”。学海无涯,严谨以治学,天道必酬勤!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菁菁校园,她将继续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同时也将继续收获成功与感动。青春年华里,所有坚持,所有梦想都只为证明最初的选择。

 

我的少女时代: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理想和追求

王锐

早已厌恶了无趣的绯闻与花边新闻,早已看倦了有着完美精致的容貌,穿着明艳服装的明星,在各种商业片、烂俗片和骄奢淫靡的假大空风气甚嚣尘上的今天,还能看到这部带有八十年代纯美气质的感人片子实属不易。

这部根据张海迪的小说《轮椅上的梦》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从故事的缘起就带给人纯净唯美的享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村气息给人真实之感。影片主人公——十五岁的小姑娘方丹的生活遭遇以及情感上的茁壮成长,都真真切切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下生活的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残酷命运的挑战面前,坚强的残疾少女用无比的自信和充斥着影片始终的笑容,将一个完整无缺、阳光灿烂的纯美故事带给观众。
这部电影把我们拉回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给那个年代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会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和生活,包括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词汇­——理想,追求。当我们越来越自我,越来越物质的时候,我们丢掉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那些我们曾经坚持过的东西。

“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方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这样一句台词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我爱和爱我的人们。

年轻人轻生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人们常常在反思,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精神反而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没有寄托?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理想和追求的时候,这样令人惋惜的例子也就不会是个别的现象了。物质的丰富,只会带来感官的享受和裹足不前,唯有精神的寄托,才会有内心的强大。对未来的迷茫,对改变现状的恐惧,对生活的无奈与彷徨,这些都足以消弭我们昂扬的斗志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理想和追求犹如寒夜里一点温暖的亮光蕴藏于胸,虽然微弱,但仍能看到前进的方向,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感谢艺术家们带给我们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让我们拷问自己内心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要真正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感谢《我的少女时代》主创者,也感谢张海迪,在商业大片横行的物质化的年代里,他们还愿意保持自己的独立创作性,冷静的反思这个社会所缺失的一切,让千千万万迷失的人们找回最初的自己。时代在变,理想和追求都在改变,但有些情怀是永远不会被改变,那情怀独立于现代物质,却遵从于现代精神,他们是艺术家们的良知也是观众们的良心,这样的精神气质与人生情怀不应该属于过去,更应该属于我们正生活的这个时代。

 

拥抱生命天朗风清

2010级硕士赵广立

看过《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的随后这些天里,萦绕心怀的一个疑问始终扰动我不安的思绪:为什么健康如我,无法做到哪怕只是感受到对生活那份炽烈的热爱?

我不想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有多么浮躁多么喧嚣;不想承认,自己也在万象社会的追名逐利的大潮中随波逐流。仿佛新世纪的大踏步前进,只给我们平添了透不过气的压力和随时都能够吞噬我们灵魂的各种诱惑。

回首望,出生于80年代的我们,在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榜样的力量的感召。雷锋用行动告诉我们,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钱学森让我们记住:“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鲁迅先生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铿锵女排给我们证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些曾感动我们的心灵的名字,伴我们成长,为我们拂去心中不安的灰霾。然而,在所有带有时代体温的标签中,“张海迪”诠释了一种叫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片绿地,给我们逆风起飞的精神力量。于是当我看到几乎在讲述张海迪自己的故事的这部《我的少女时代》时,心底再次升腾起相信自己从头再来的动力。

影片没有过多地把镜头对准方丹作为残疾人生活中的残酷与挣扎,而是用更多的画面展现方丹拥抱生命、热爱生活的欢声笑颜,处处凸显着女主人公鲜明的浪漫主义情怀。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推着坐在木轮椅上的方丹,她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满怀深情地大声呼喊:“春天,我来看你们了!”,不难读出方丹对生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那种炽烈的热爱;当我们看到她努力学习针灸,为乡亲们治病,用自己残疾的身体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的时候,不难读出影片传递出他们朴素的价值观: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当方丹充满憧憬地说:我常想,要是我能站起来,该多好;黎江则回答她说:在我心里,你永远都站着。站起来的是愿望,站着,则是精神上的屹立。整部影片,不但没有悲怆凄苦的挣扎,反而充满了积极健康的爱与美。如果说张海迪在用电影说话,不正是在教会我们要怎样去拥抱生活吗?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美,得益于张海迪健康的人生观。好像在张海迪面前,任何困苦都不值一提。难道我们要质疑张海迪吗?张海迪的苦难,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灾难: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小小的年纪就要和这世上最残暴的病魔斗争,接受残酷命运安排的挑战。双腿残疾,不能上学念书、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要忍受失去自由的焦渴。在张海迪病床上的童年里,和她与父母一起“下放”的年轻岁月,以及在她随后的生命历程中,她残缺的躯壳挣扎着从未放弃,坚忍不拔地同命运抗争。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学会了针灸,替别人看病;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这在一个常人看来都难以完成的工作,她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硬生生地让命运在她面前低下了头。

没有人喜欢病痛,更没有人欢迎残疾加身,但一定有人羡慕张海迪这一生演绎的精彩。她作为一个普通人,遭遇如此不幸的童年,不但没有给她的生命蒙上死灰,却给了她激昂的青春,让她的生命绽放绚烂的华彩。

在我看来,张海迪是幸福的。

张海迪的幸福,却不是因为她取得的成就有多么大,更不是因为她赢得了多少鲜花和掌声,她的幸福,恰恰来源于她的苦难:她的苦难教会了她如何面对多舛的命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炽热的心跳,去迎接挑战,去拥抱生活,为自己坚守的理想日夜奋斗,用自己的余热,温暖他人。她的幸福,当是来源自一个又一个小小理想实现的那一刹那;来源自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仍能给别人的苦难带来曙光的那一份又一份的感动。

她用冷静的头脑和对生活的热爱,把幸福构筑在了自己的苦难之上。

把张海迪当作一面镜子,就能照出碌碌庸者的生命的苍白,和对美好华年的挥霍。与其说一面镜子,不如说是一面放大镜,当我们把焦点聚集在张海迪残疾的身躯上,再来拿我们的浑浑噩噩去对比张海迪对生活的那份执着的热爱,我们就能看到寄生在我们身上的懒惰,自负和懦弱,他们如影随形,深入骨髓,病入膏肓。这何尝不是一种卑微。

张海迪残疾的是双腿,但是她却站着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而如果我们残缺了活着的精神,我们最多是直立行走的高等动物。

到底是什么让张海迪孜孜不倦地拷问生命的极限?是对生活的满腔的热爱,和对生命莫大的尊重。这些简单的真理,普天下的普通人竟很多都做不到了。

你应该凝视她脸上的笑容,那么热烈,让所有人留恋这世间的美好。

而当我的心灵归于平静,再回想起方丹脸上永远灿烂着的微笑,我才发觉,是时候打点自己,用双眼去寻找光明,用胸怀去拥抱命运,用双手去创造未来。

 

《我的少女时代》的现实启示

2011级博士王学伟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根据七十年代张海迪的真实故事改编,展现了一个残疾女孩坚强、乐观、上进和博爱的感人形象。不谈英雄和伟大,这部电影本质上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人取得成就的足迹。因此,在感动和歌颂之余,这部电影还能带给我们一些现实的启示和思考。她为什么能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而同样是青年人,而且是健全的青年人的我们,是否已经走上了通往成就的路途,抑或我们还在迷茫之中寻找?

方丹在城市里的时候,父母的照顾和黎江帮他送书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和希望。但那时候她的内心也是迷茫和灰暗的,因为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而严重残疾的身体让尚是孩子的她深感苦闷。我想,她走向成功的转折点在于她跟着父母来到农村之后。当村长跟她说,不如教这些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她十分激动的说,“你是说,让“我”给他们“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睛瞪的很大,眼神里充满了兴奋、渴望和热切的憧憬。为什么?因为她觉得自己有用了,是的,她要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她读过书,有文化,所以她擅长也愿意给孩子们教书,如今机会来了,她觉得自己就要实现一些价值了!之后,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的现状,她再次发挥了自己在读书、自学方面的优势,开始学习医术,为大家治病。她治好了很多村民的病,成了大家最信赖最可靠的大夫。教书和行医让她在村子里的生活远比一个人躺在床上读书的时候精彩,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她成了有用的人,也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所以她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克服困难,拥有足够的激情和动力去干好她的工作,并最终走向成就。

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青年人是否找到了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舞台?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答案并不乐观。郁闷、迷茫、无聊充斥着我们很多青年人的生命。对于生活和工作,很多人缺乏爱和激情,不喜欢,不满意,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严重者甚至迷失自我,走上沉沦之路。所以也便有了很多对八零后,九零后的批判和怀疑。这样的现状值得整个深思:“为什么这一代的青年人活得并不那么精彩?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第一, 单一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扼杀了青年人的创造性。从上小学中学开始考试考不好的就是差生,就要毫无争议的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到上了大学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考上研究生的就要上光荣榜。如果一个人喜欢卖东西,擅长推销,他去读一个理工科的研究生意义有多大?如果一个人擅长当中学教师,又何必去花六年的时间去拿一个博士学位?考试至上、证书至上、学位至上的评价体系让青年人对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产生怀疑甚至放弃,最终形成了上学考试就是人生价值,其它的都是歪门邪道的扭曲价值观。义乌工商学院是一个专科院校,那里的学生若从上学的角度讲,大概都是差生,但是学校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淘宝网店的业绩也可抵学分。这样的背景下,有一批学生在淘宝网店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一定比博士生低吗?若他们去专升本,再考研考博,那他们只能越来越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差,越来越对生活丧失信心,叹气声与日俱增,离成就渐行进远。所以,我们青年人要听取社会和他人的建议,但更应该倾听自我、发现自我、忠于自我。勇敢的走适合自己路,才可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从容的取得成就。

第二, 物质化、功利化的风气及现实的经济压力干扰了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公务员工作稳定,工资高,有地位,大家就都去考公务员,即使连自己报考的职位究竟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工资高不高,红包有没有,假期多不多,福利怎么样,是不是大城市,是不是外企国企……为了这些标准,工作本身变得不重要,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电影里面的方丹,与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尽管她的家境也不太好,但是她从思想上和现实上都没有经济方面的担子,她只要做了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就行了,治病不收钱,讲课也不一定有啥工资,但这些问题不会烦扰她。而在今天,如果挣钱少,老婆孩子就没房子,父母治病就治不起,这些问题谁能不在乎?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整体待遇一般的职业上的佼佼者,相比于一个整体待遇较好的职业上的一般人,前者的所得可能并不比后者差。王乐义是农民,李素丽是售票员,若真要功利的去比钱,他们可比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强多了。工作与待遇并不矛盾,只要适合和擅长,什么工作都能干得有声有色,经济问题也自然不是问题。

第三, 有限的就业机会和苛刻的选拔机制使得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从事他们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关系户和不公平竞争占据了一部分资源;很多不合理的选拔机制使得入行的门槛很高。本科是不是211?是不是海归?有没有啥证啥证?类似的要求有他本身的合理性,但是对于硬指标的毫不变通的遵从也会漏掉不少可以是千里马的人才。上一任中国男足主教练、中国足球史上的一代传奇射手高洪波,在球员时代就曾经因为俱于苛刻的12分钟跑体能考核无法在中国踢球。另外,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因为国家队主教练与他的恩师不合,而遭到教练排挤,丧失了很多报效国家的机会。但是,他一直坚持在足球之路上,忍受这各种不公平和不得志,最后还是凭借自己超群的实力成为中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而我们青年人常常缺乏耐心,缺乏意志力,稍遇挫折便心灰意冷,稍遇不公便牢骚满腹,结果破罐子破摔,自己先把自己的路断掉了。为了走上适合自己的路,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懈坚持终会用实力为自己赢得机会。

第四, 职业道德的缺失影响了青年人心中的职业威信。教师,原本是教书育人的;医生,原本是救死扶伤的;警察,原本是为民除恶的;裁判,原本是维护公平的;领导,当年还叫做人民公仆。但是,随着功利主义的盛行和道德滑坡的加剧,行业本身正在丧失最基本的贞操。有名望的教授被结发妻子揭发包二奶,很多医生变成了卖药的大骗子,警察成了黑社会的保护伞,裁判们更是黑哨混哨不断,有的领导已经从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公敌。对于这些,除了口头上的批判和讽刺,我们青年人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随波逐流,用自己的行动为行业贞操做出积极的贡献。虽然这样会损失一些经济利益,甚至遭遇一定的压力,但这不正是我们青年人的骨气之所在吗?

与方丹一样,去适应现实,但要保持信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用勇气和毅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并在那里用热情和虔诚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